持续快速的增长容易使我们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有所放松,同时还会向社会发出错误信息,进一步诱发产能过度扩张,掩盖我国机械工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推迟爆发的时间,加剧未来的矛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在分析机械工业现状时指出,一方面,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低端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至今尚未根本改变,“大而不强”仍是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对今年机械工业过快增长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有充分认识。
过度依赖实物产量的增长,行业发展亟待突破外延增长的惯性;与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不快,成为我们的软肋和短腿;单位产出的能耗和钢材消耗下降缓慢,尤其是2000年后单位产出的能耗钢耗下降明显趋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产能扩张过猛。
以前我国机械工业的产品升级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但随着差距的缩小,外方对我戒心日深,今后继续依靠引进技术实现产品升级越来越困难,亟须转变技术支撑点,将立足点转移到依靠自主创新的基点上来。
由于自主创新的能力尚不适应产品升级需要,核岛装备、燃气轮机、抽水蓄能机组、大型风电机组等产品的竞争力很弱,电站铸锻件尤其是核电所需要的铸锻件严重依赖进口。核级泵阀及仪控系统也是如此,高档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高水平的低压电器、刀具和模具等关键基础件也不能满足用户要求。近年来,机械工业加工装备的更新改造成绩显著,而研究开发条件没有大的改观。由于长期依靠引进技术,自主创新的经验积累和人才培育严重滞后。
近年来机械工业产销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得益于国家政策对机械工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中央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后,相关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逐步落实,推动了机械工业快速企稳回升。
未来五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路、水泥路的目标将继续有效拉动路面设备、混凝土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估计,未来几年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机械设备采购总量将达50亿-80亿元。随着高等级路面里程数的不断增加,未来路面维护设备的市场需求有望大幅提高。